• 基于竞价博弈模型的地铁车辆成组维修研究

    王红;张启真;熊律;刘晓祖;

    为了实现地铁车辆维修和运营最佳效益的目的,提出了竞价博弈模型下多部件系统成组维修控制策略。在制定地铁车辆预防性维修计划时,运营部门期望车辆获得较高的上线率,维修部门期望降低部件维修成本;同时,期望维修总成本更低。根据维修和运营两部门效益诉求,基于现行的多级维修机制,引入两级维修策略,建立维修成本模型和可用度模型。以可靠度为竞价对象,建立轮流竞价博弈模型,满足二者经济效益均衡。基于成组维修模型,进一步从系统视角探究运营和维修部门的效益需求。算例结果表明:具有博弈决策终止权的部门,在维修决策中更具有定价优势,成组维修模型具有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

    2025年05期 v.44;No.23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SDN中基于SA-GRU的DDoS攻击检测

    杨桂芹;张国庆;

    软件定义网络(SDN)因其集中式的架构,使其容易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许多检测方法侧重模型的性能而忽略了特征维度对检测的影响,导致模型受到噪声干扰。针对高维网络流量数据中存在的特征维度冗余使模型检测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顺序注意力机制(SA)的动态特征选择机制,并将其与门控循环单元(GRU)融合,构建协同检测模型。SA机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了特征选择,通过动态调整各特征权重,有效过滤了无关噪声,达到了特征降维的目的,GRU模块通过捕获网络流量中长短期时序依赖关系,建模数据流的状态转移规律,增强模型对攻击流量的敏感性。相较于传统模型和近年提出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本文所提模型在数据集CICIDS2017、CICDDoS2019上的检测F1分数分别达到了99.84%和99.91%,优于现有方法,且在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效率,满足了DDoS攻击检测对准确性与实时响应的要求。

    2025年05期 v.44;No.232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0 ]
  • 管翅式换热器平直翅片表面结霜特性数值模拟

    林志敏;李鑫鹏;张永恒;王良璧;

    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湿空气入口温度、冷面温度、相对湿度及入口流速等关键工况参数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翅片表面结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换热器表面结霜的空间分布、积累速率均具有显著且耦合的影响。总体而言,入口湿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以及冷面温度和入口流速的降低,均加速了翅片表面霜层厚度的积累。其中,冷面温度是影响霜层厚度增长的主导因素:当冷面温度由-5℃降至-20℃时,霜层厚度增加了32.04%;入口流速对霜层厚度的影响最小,流速由2 m/s降至0.5 m/s时,厚度仅提高12.55%。在霜层密度方面,湿空气入口温度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温度由-5℃升高至5℃时,霜层密度增长了41.32%。研究结果为管翅式换热器在实际工况下的防霜与除霜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2025年05期 v.44;No.232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1 ]
  • 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投机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徐娜;张亚茹;

    投机行为滋生仍是滞碍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建设、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题之一。因此,进一步厘清多主体间行为的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对减少供应链绿色投机现象、达成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演化博弈法,以消费者、涉农企业和农户为主体构建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方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并探讨各要素对主体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选择对于农户的投机行为存在抑制作用;当农户的次品检测能力较弱时,农户的策略倾向于较为保守,而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农户的策略逐渐转向更加积极和合作;公司次品检测概率的提高有助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并增强消费者信任。

    2025年05期 v.44;No.232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优化VMD-DTCWT的局放信号去噪方法

    伍忠东;王鹏波;汤春阳;郑礼;苟敬聪;

    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是评估绝缘状态和预防故障的重要手段,但现场采集的变压器局部放电信号易受到背景噪声影响,需要通过去噪处理获取纯净信号。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VMD-DTCWT的局放信号去噪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峭度值准则采用改进的VMD算法初步去除了背景噪声中的窄带干扰噪声,其次通过使用美洲狮算法优化块阈值参数,进行双树复小波块阈值去噪,有效抑制白噪声干扰信号,最后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对背景噪声中的残余窄带干扰噪声进行滤除。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去噪算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噪声,使波形相似度系数在去除噪声后提高3%左右,更好地保留了局部放电信号的波形特征。

    2025年05期 v.44;No.232 42-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强震记录的甘肃部分地区地震动频谱特性研究

    欧尔峰;郭慧敏;张旭旭;张岳;管性钰;

    甘肃地区地处多个地层活动断裂带交汇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且历史强震多发,研究该地区反应谱的频谱特性对工程抗震设计和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基于岷县Ms6.7和汶川Ms8.0两次地震的强震记录,研究了两次地震的反应谱特性,并与设计反应谱对比,结果表明:1)土层(介质)存在明显的放大效应,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值也随之增大;2)岷县地震中,基本设计加速度0.15g和0.2g区域反应谱的平均谱与设计谱接近,但峰值高于设计谱的平台值,可能会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产生显著影响;3)汶川地震中,基本设计加速度0.15g和0.2g区域反应谱的平均谱在长周期部分被低估,0.2g平均谱的卓越周期大于相应设计谱的特征周期,应适当增大相应设计谱长周期的谱值和特征周期。对于强地震动,现行规范中规定的设计谱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部分调整。

    2025年05期 v.44;No.232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型预测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研究

    王俭朴;李瑞;赵裔海;卢海涛;

    针对轨道交通牵引系统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宽速域运行的需求,提出一种全速域划分的改进型模型预测弱磁控制(MPFWC)策略,显著提升了系统在宽速域内的控制精度与动态稳定性。通过增量式的预测方程结合延时补偿技术,有效抑制了高温退磁导致的永磁体磁链衰减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融合模型预测弱磁控制优化策略,显著提升系统在宽速域范围内的转矩输出精度与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针对降功率区的转矩脉动表现,转矩脉动幅值抑制至0.35 Nm,电流波动幅值减少40%。同时,模型预测弱磁控制将转速超调量由5%降至2.5%,稳态响应时间缩短10%。研究成果为高可靠性轨道交通牵引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实现路径。

    2025年05期 v.44;No.232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0 ]
  • 绿豆甘露醇脱氢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镉胁迫的响应

    冷艳;刘桂芳;乔富军;王瑞琪;程斌;

    为探究甘露醇脱氢酶(MTD)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绿豆(Vigna radiata)基因组数据,系统鉴定了10个MTD基因(VrMTDs),并对其序列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VrMTDs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特征,主要包含PLN02586超家族结构域。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绿豆MTDs与大豆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其在豆科植物中具有独立的进化路径。转录组数据分析揭示,VrMTDs在绿豆不同器官中呈现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镉(Cd)胁迫下,多个VrMTD基因(如VrMTD2.3、VrMTD2.4、VrMTD2.5和VrMTD3.1)显著上调,伴随MTD酶活性的显著增强,尤其在根和叶部表现突出。这表明MTD基因通过调控甘露醇代谢参与绿豆对Cd胁迫的响应,有助于维持细胞渗透压稳态及抗氧化平衡。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绿豆MTD基因功能及其在植物逆境适应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年05期 v.44;No.232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用户感知的城市漫游路径满意度评价研究

    董建红;钟敏琪;刘奔腾;张新红;陈冉;程杰;

    在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探索居民休闲生活与城市旅游模式的有机融合路径,可为提升城市漫游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研究基于用户视角,构建了包含3个维度及21个因子的城市漫游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IPA-Kano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深入分析不同代际(青年、中年、老年)及身份(居民、游客)群体的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关键因子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显著但当前表现不足,包括立面多样性、公厕数量及位置设置、人群拥挤度、路径的完整性、网红打卡点的设置,这些因子在用户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实际体验评价较低,亟需优化调整。研究提出了优化街道立面设计、完善公厕布局、控制人群密度、增强路径连续性及合理规划网红打卡点等策略,以期为城市漫游路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44;No.232 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1 ]
  • 当归根际土壤古细菌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

    巩晓芳;薛林贵;杨玲;张勇;陈玉坤;祝英;王治业;

    当归(Angelica sinensis)作为我国大宗中药材及甘肃省重要的道地药材,其根际微生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尚待深入解析。本研究以当归根际土壤古细菌菌群为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叶丛期、根膨大期和成药期三个关键生育期的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测定,探讨了土壤因子与古细菌菌群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当归根际土壤古细菌α多样性呈现“单峰型的趋势”动态变化(叶丛期至根膨大期上升,成药期显著降低),β多样性则随生育期的推进发生显著分异(p<0.001);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为绝对优势菌门(相对丰度>90%),亚硝化暖菌属(norank_f__Nitrososphacraccac)为核心优势菌属,二者均对生育期的转变表现出显著响应(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效磷、土壤蔗糖酶、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是驱动古细菌群落结果变化的关键因子,其中土壤酶活性对菌群变化的解释度达60.68%。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当归根际古细菌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及其与土壤微环境的耦合机制,为利用古细菌调控当归品质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2025年05期 v.44;No.232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1 ]
  • 甘青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唐相龙;赵登博;

    甘青宁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其空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二者未来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青宁地区的325个传统村落和199项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空间错位距离与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二者的空间关联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甘青宁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皆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同时,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分别形成了“一核三心多点”以及“两核多点”的分布格局;甘青宁片区的整体、省级及市州层面,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分布均存在错位现象,将各个市州的空间错位划分为4种错位类型,传统村落与非遗具有不同的优势分布区域;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且二者主要影响因子不同,使得最终空间分布结果存在错位关系。

    2025年05期 v.44;No.232 96-10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0 ]
  • 结合时序直觉模糊粗糙集和TCN-BiGRU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李卓;李怡;巨玉祥;陈晓明;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效率与精度,对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驱动方法,在客流预测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面对多源异构的高维数据,传统预测模型往往难以有效识别对输出结果影响最显著的特征属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序直觉模糊粗糙集(temporal intuitionistic fuzzy rough sets,TIFRS)、时序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TC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s,BiGRU)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TIFRS能够在高维的时序数据属性中识别关键属性,TCN-BiGRU的组合模型增强了对时间序列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算例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提出的TIFRS-TCNBiGRU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2025年05期 v.44;No.232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突发情况下的高速铁路票额调整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

    郭旭;刘斌;武晋飞;陈磊;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高速铁路列车因为不可控因素会出现车次取消的情况,导致大量的旅客滞留在车站,不仅会出现客流流失,还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从铁路效益和列车停站时间两个方面出发,优先考虑长途旅客的需求,以票额分配和停站方案作为决策变量,以客票收益最大、增加停站的成本以及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票额分配与停站方案的协同优化模型。以京沪高铁部分区段为例,在列车停运的情况下,利用后续列车的剩余运能对滞留旅客进行疏散,并使用COPT求解器对京沪高铁实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增加停站的方式对滞留旅客疏散效果良好,客运收益损失降低98.7%,疏散率最高达到90.37%,并避免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将突发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了可控范围内。

    2025年05期 v.44;No.232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 改进无模型自适应的多智能体聚类一致性控制

    周仲成;魏文军;刘艳浩;王洁;

    为解决一类有向拓扑结构下模型未知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聚类一致性问题,考虑到传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的无模型聚类一致性控制算法。首先,在无模型算法中引入自适应矩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梯度下降优化方法,利用梯度的矩估计自适应地调整学习率并更新MFAC中的伪偏导数,加快并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在系统拓扑结构和聚类耦合强度约束下定义多智能体聚类误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dam-MFAC的多智能体聚类一致性控制协议。此外,对Adam-MFAC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和证明。最后,分别考虑了具有固定拓扑和切换拓扑的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多智能体聚类一致性问题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5年05期 v.44;No.232 12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0 ]
  • 枯草芽孢杆菌L5的促生机理及其修复盐碱土壤效果研究

    张明霞;赵萌萌;郭紫煊;杨凡凡;陈雄;张静雯;唐静;程锦;

    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良影响。从甘肃中部盐碱土壤中筛选出最高能耐受15%盐浓度和pH为11的植物根际细菌,假设该细菌在适应盐碱环境的过程中,能够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起到调节作用,因而对该细菌的生理特性和促生性能展开系列研究。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L5,其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为7、NaCl浓度2%、接种量2%;生理特性研究发现,L5具有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分泌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的能力;代谢组学分析表明,L5受盐碱胁迫后,通过上调氨基酸和酸类代谢物的表达量来适应和抵抗胁迫环境,而这些代谢物又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植物盆栽实验证实,添加L5菌液使土壤pH和电导率分别降低9.13%和23.64%,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49倍、2.96倍、2.25倍、3.91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45.80%、15.95%、46.80%。种植的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3.30%、52.96%、55.89%、61.11%、56.88%,丙二醛质量分数降低了30.83%。研究表明,L5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盐碱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可以作为改善盐碱土壤环境的珍贵菌种资源。

    2025年05期 v.44;No.232 13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等距投影的铁路轨道点云精细化提取

    张继先;郭楠;寇瑞雄;

    从复杂铁路场景点云中提取铁路轨道是智慧铁路建设、列车自动驾驶和安全智能检测的关键技术。随着铁路里程快速增长和轨道点云提取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快速、准确地提取包含曲线段的超长线路轨道点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距投影的铁路轨道点云精细化提取方法:首先,将曲线段铁路线路点云进行投影转换,使投影后铁路点云的平面线形成为直线状;其次,通过结合数据栅格化与轨道几何特征的方式对轨道点云进行提取;最后,利用拉普拉斯滤波算法将提取结果进行数据平滑,实现轨道点云精细化提取。实验中分别采用直线与曲线两种不同线形的铁路点云数据集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数据的铁路轨道点云的分割检测率均大于94%,准确率均大于93%,点云数据处理效率较高。总体而言,本文方法对于这两种线形的铁路轨道提取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为铁路轨道点云精细化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5期 v.44;No.232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家——胡春农教授——兰州交通大学“校史系列”之八

    高斐 ;

    <正>胡春农教授(1920—1999),安徽合肥人,中国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早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后赴英国留学获圣安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1年回国,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1958年兰州铁道学院成立,胡春农教授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大西北,筹建桥梁与隧道系,担任桥隧系教授、系主任。胡春农教授作为中国早期培养的铁道工程高级人才,毕生致力于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5年05期 v.44;No.232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